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申报常见问题解析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
基本要求
注:仅达到基本条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项指标更加优秀才能顺利通过认定!
一、专业化指标
1.企业成立3年以上;
2.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70%;
3.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不低于5%。
二、精细化指标
4.公司治理规范、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性能国内领先;
5.截止上年末,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6.注重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
7.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通过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认证(国际标准协会行业认证)。
三、特色化指标
8.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
9.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直接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
四、创新能力指标
10.一般性条件(满足三项):
(1)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近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均不低于3%;
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近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均不低于6%;
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同时满足近2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8000万元以上,且研发费用总额3000万元以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重50%以上。
(2)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设立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
(3)拥有2项以上与主导产品相关的Ⅰ类知识产权(如转让的,需超过1年)。
11.创新直通条件(满足一项):
(1)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
(2)近三年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强企业组名单。
五、产业链配套指标
12.位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重点产业链实现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发挥“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等重要作用。
六、主导产品所属领域指标
13.属于以下重点领域:
(1)从事细分市场产品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
(2)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3)或属于网络强国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领域等产品。
01 企业自建的研发机构是否被认可?
2023年开始,研发机构建设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除了国家级、省级外,认可自己自建的研发机构,在申报书“六、创新能力—研发机构建设情况”中,增加了“自建”选项,在填表层面正式确认了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是可以被认可的。企业若是自建研发机构,需要提供相应完整/详实的佐证材料,框架式内容不被认可。
02 创新能力指标中一般性条件对于研发费占比是怎么要求的?
比如,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近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均不低于6%?需要这两年的每年研发费用占比都要达到6%以上,这只是基本门槛,通过的企业均值要高不少。
03 申报企业是否必须属于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鉴于各地工信部门在推荐过程中存在把关不严等问题,有少数没有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的企业也被推荐到工信部进行评审。自2023年开始,明确要求已经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且在有效期内,否则不予推荐;另外取消复审资格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受到影响。
04 专精特新“小巨人”项目,如果上年度审计报告在截止日期前出不了怎么办?是否可以用报表代替?
不行,一定要审计报告,建议出报告的事务所近三年没有不良记录,并且业内口碑尚可,所以需要企业合理安排时间着手准备出具财审报告。
05 专精特新“小巨人”项目,研发费专审报告是必须提供的吗?年审报告中没有披露研发费可以吗?
非必要提供,有则提供,无则不提供,提供专审报告对申请有利。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中利润表必须要体现披露研发费用数据。
06 市场占有率证明是否有统一格式和指定的第三方机构?
大家要重点关注“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且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这项指标,市场占有率可以第三方证明也允许企业自证,但自证如何获得评审专家认可则需要企业下功夫深入研究。市场占有率证明是指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的体现企业主导产品在所属细分领域市场地位的证明材料,应能说明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排名及行业地位等信息,格式不限。
另外,第三方机构一般为省级以上行业协会(不含省级)、权威媒体及大型咨询机构、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等,无专门指定机构。
最后,进入国内外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证明材料,可以是供应商资质证明、供销合同、往来财务凭证等有效证明。
07 自2023年开始,申报书有两处表述字数由30字扩展至300字,有哪些要求?
在“六、创新能力—研发机构建设情况”中,研究领域已获得成果及应用情况由30字增加至300字,企业可以充分对企业研究领域已获得成果及应用情况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说明。另外,在“七、产业链配套—是否在产业链关键领域实现“补短板”“填空白””中,说明(是否在细分领域实现关键技术首创等情况)。
由30字增加至300字,企业可以充分对企业“是否在细分领域实现关键技术首创”等情况进行描述说明。建议通过已经获得的省部级认可文件/项目/查新报告/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等印证和阐述。